學習說一口好故事

在我們的創意課裡,編故事、找到故事切入點、說故事都是訓練的方式,這包含著四個階段的練習。關於編故事、找到故事切入點,只要掌握幾個重要元素,這些難度應該都不高。

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課程

創意雖需要無邊無際的空間,但是商業化卻需要進度與效率。這兩者的平衡點,就是管理的技巧。創意比什麼都需要管理,而這套創意管理方式比較特別,因為多一分則壓抑,少一分則散漫。

miniMBA中高階經理人精華版課程

不論是你職場新人或是老鳥,定期補充「管理知能」,早已成為所有職場人士的必備工具。正是因為這樣的需求而展開,miniMBA中高階經理人精華版課程每一個單元皆精心規劃了理論實務的結合,精選九大管理主題快速、有效提升補充主管的「管理知能」。

五感行銷課程

文化創意脫離不了對歷史、人文的爬梳,也離不開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五感。文化創意或許可以是藝術,但文化創意產業卻是以獲利為前提,運用舊有文化資產,獲取新報酬的方式或手段。

培訓人才是企業強壯的根本

不論是你職場新人或是老鳥,定期補充「管理知能」,早已成為所有職場人士的必備工具。在工作中,學習「管理知能」不但是自我能力的精進,提昇自己職場競爭力,更能在學習與工作間相互印證,效果更是驚人。

學員互動激發更多學習能量

無論是在課程學習中,或是整套課程學習後,普拉爵提供的「ECS企業教練系統」都能以企業教練方式,協助與輔導管理主管慢慢上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設計思考課更適合管理、廣告、公關、企劃人員

在設計思考養成班中,屬於公開班類型,或是學員群體分屬不同部門。設計思考團隊培訓班的學員,適合同一家公司、企業、學校、部門或是團體,有一致性的目標或是共同方向。

如何寫一份漂亮的企畫書

企劃人員並不是靠職稱和資金說服別人,更不是仰賴年資或是參與人數的多寡,企劃人員靠的是故事和夢想。一份好的企劃,要能表達自己想做的,要展示自己執行的實力與決心。

創意的完整起源與發生:創意塔

創意塔匯集與修改自古今中外許多學說,因此創意塔兼具許多方法的優點,卻少了很多缺點。創意塔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蘊含中國文化的生活智慧在裡面,而不全然是技巧的、步驟的、工具的。那種理論性、機械性的方式,就算學會了,也只有表相,而不是從內心出發的創意思維。

創意塔包含著兩大方面的個人進修管道:心靈技巧

心靈方面,包含著生活上的、感性的兩個元素;而技巧面,則強調美感與邏輯。我們相信,如果心靈面沒有成長,那麼技巧面的成長,是不足以構成創意的。而它們共同的底層,則是經驗迴圈

你可以下載這一張圖 (按右鍵另存新檔),並且貼在案頭明顯處,當做自己進修的方式與步驟。從下而上,最終抵達創意塔的最高頂峰。


相關課程:
創意與創造(開課於台大EMBA)課程介紹

SQTIC:發展解答的過程卡住了怎麼辦?

這種事情經常發生,就是發展解答的過程卡住了怎麼辦?我們可以用 SQTIC 的表格幫助自己找答案。SQTIC 是一種檢查方式,看看自己還有哪個角度、層面可以找出線索。


縮寫 全名
S Simple
Q Quality
T Thinking
I Independent
C Change


用法是這樣的,找一張白紙,在右邊寫上 SQTIC。根據要發想的主題,依序從這些層面去考慮:Simple/簡單、Quality質的追求、Thinking想法、Independent單獨、Change改變。這些分別代表的意義如下:

縮寫
全名
意義
重點
S
Simple
簡單
分解、單純、簡單、簡化
Q
Quality
質的追求
品質、優質、高級、超水準、貴重、期待
T
Thinking
想法
概念、表達、投射、形象
I
Independent
單獨
一個、孤單、少量、獨立
C
Change
改變
不同、突破、轉型、跳脫、沒限制、新奇、訝異

圖像思考方面研究

圖像思考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工具

用數字、文字思考已經過時了,現在更流行用圖像來記憶、用圖像來思考!
一般來說,文字是以線型作為紀錄的方式,沒有相對關係,沒有前後次序,而且不容易一目了然。文字紀錄受限於講者的說話速度、寫者的手寫速度,經常寫完後筆記本自己都「看嚨毋」;而且文字撰寫難以掌握「具體的結構」,事後追蹤與回憶當時「案發經過」難度非常高。

圖像記憶的效率比文字好,畫面比文字快速理解又能乘載更多訊息,透過圖像更容易表達一件事,之後回顧也很方便。而且,在簡報、企劃、講演、表達時,適時的用畫面解釋一件事,比用說得快上數倍,描述也更加簡單明瞭。有道是,「有圖有真相」,圖解的妙用真的多多。




但是,圖像思考跟一般文字思考不一樣,它必須具備三種能力:


  • 繪畫:在思考前,至少要能畫出個圖吧。
  • 解構:在思考時,至少要能把事情拆成一張張小圖吧。
  • 結構:在思考後,至少要能把想法在拼成一張大圖吧。


課程

為了能發揮圖像思考的效果,這三種能力你都會在本課堂上學到。害怕或不太會畫畫的學員也請別擔心,「繪畫」是圖像思考中,最不重要的能力。你只要曾調皮在小學課本上替國父畫上帽子、眼鏡,或是只會畫個圓形,添上兩點加一個嘴巴成為人臉。那麼,恭喜你,繪畫基本技巧方面的筆試你及格了。




在本課程中,你將會接觸到:

  • 介紹圖像思考的原理
  • 圖像思考的基本技巧
  • 介紹心智圖法與第二代心智圖法
  • 意大於形!運用圖像思考的訣竅
  • 圖像思考實作練習
  • 分享時間
  • 實際運用的更多技巧


適合對象
1.適合在企劃發想、點子大會、動腦體操時使用。
2.經常面對圖表的工作者。
3.適合想提升思考力、想像力與創造力的人。
4.與動腦相關的工作。
5.需要增加學習與思考能力的人。

預計效益
1.擴充自己的創意、創造能力。
2.學習用圖像思考的一些秘訣 。
3.認識第二代心智圖法與圖像思考法。

new更多補充資料,請連線到:圖像式思考課程中心 Visual Thinking Program Center https://sites.google.com/site/visualthinkingprogramcenter/

創意與創造力方面研究

創意與創造力研究
到底創意與創造力這項能力能不能被養成?在組織內可不可以被複製?是我們多年來一直思考的問題。如果能被養成、複製,那什麼又是最容易養成與複製的方式與步驟?

多項在國立台灣大學EMBA班、學學文創公開班等教學實驗與實例中,我們發現創意與創造這項能力可以被養成,更有趣的是,有很多方式可以讓組織更有想法、更為強大、更有創造力。幾個研究案例裡面,幾乎每個人、每家公司團隊內部就存在這種機制,他們就像自體繁殖的生物,不斷的演化、成長。但是很可惜的,負面的、打擊的惡性循環也同時存在,就像癌細胞一樣,侵蝕組織本身的鬥志與熱情。

我們可以萃取出一些企業團隊DNA,研究那些與眾不同的因子,再想辦法用課程、工具去協助另一個企業。這些因子至少包括:


  • 個人心智的部分
    創意並非僅是SOP,老闆、領導者、工作者心態上的進化與訓練,才是整個創意的開始。個人心智的啟發需要較長的時間,需要透過自我探索與反思。這些鍛鍊可以稍為消除負面的、打擊的惡性循環素質,協助組織從底層開始改變。
  • 創造發展的部分
    很多人都相信,創造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無形的步驟藏在裡面。事實上,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創造都有一套共通的步驟,只不過這些步驟多數在腦內與潛意識中完成,以致看起來很像突然發生。我們看到很多團隊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發想、創造工具,有系統的輕鬆發展創意。
  • 管理創意的部分
    創意雖需要無邊無際的空間,但是商業化卻需要進度與效率。這兩者的平衡點,就是管理的技巧。創意比什麼都需要管理,而這套創意管理方式比較特別,因為多一分則壓抑,少一分則散漫。
  • 團隊合作的部分
    一個人產生創意的機會太低,兩個人可以產生的創意將加成。但是事實上,多數大腦風暴、會議、發想過程是徒勞無功的,因為團隊合作發想是有特別技巧的。團隊合作需要領導、需要步驟、需要技巧與方法;組織嚴密、章法齊備的團體,將遠遠勝過一團散漫的人群。


課程研究
「創意與創造」談的是發想、企劃、想點子以及設計時所常遇到的大問題:糟了!沒靈感?現在我該怎麼做?

如同其他知識一般,靈感不會憑空出現,點子也不可能未經訓練就源源不絕。創意需要開發、訓練,甚至是有系統地進行自我規劃。本課程將以理論、實務以及練習三種模式交錯進行,透過分析、實際案例、活動的規劃,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吸收課程精華。

課程主軸將以「創意塔」這個創意過程理論當核心,由學員自身開始,接著探討自己與他人、自己與周遭、自己與世界等三段的創意修煉。

課程目標
  • 降低自己的心智年齡,讓自己更容易產生創意
  • 學習一些工具,同時活化自己想法產生的方式
  • 透過課程與鍛鍊,培養與提升自己的創意基因
  • 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策略,有系統的產生創意
  • 設計自我學習動線,為自己創造永續創意能量

請參考:
關於我們提供的這一類相關 課程資訊

數位內容方面研究

我們在數位內容的研究始於2002年,從完整的內容取得、編輯到動化、數位書製造均有豐富經驗。這裡摘錄研究團隊在2007年對業界的觀察,最後一段稍微修改過,但是整體竟然不太需要更動很多。

什麼是未來出版社?

每個人天生都有蒐集資訊的興趣,像是剪下報紙的有用訊息、彙整朋友寄來的電子郵件、收集不錯的網站連結,或是把很好的文章透過打字轉成數位檔案,然後儲存在自己的電腦中。這些雜亂無章的資訊,只要花些時間整理一番,資訊會立即提升到「知識」的地位。這些被整理好的知識,可以透過各種方式傳遞給其他人,不管透過網路寄送的E-Mail,或是用印表機列印、裝訂成冊再交給對方,這份經過精心整理的資料,在某種程度上當然也算是一本「書」了。

既然個人可以如此簡單成為「出書人」,那負責出版工作的出版社不就人人都能勝任了嗎?恐怕事情沒有這樣簡單,個人想取代出版社還需要更多的技能才辦得到。狹義的說法,出版是「出版社」的工作,就像報紙有專門負責的報社、雜誌或書籍有專業出版社一樣,出版一直都需要相當程度的專業幫忙(像是版權取得、校訂、編輯、落版、送印,都需要受過很多訓練),平常人參與或涉入則有很多domain know-how的障礙。從事商業書出版工作的編輯,需要具備觀察目前市場狀況的能力,以便判斷什麼樣的出版品能在最好出版時機上市,而且公司化的出版社需要負擔收支損益平衡,凡是都要講求達到一定程度獲利,耗費的版稅、紙張、裝訂、印刷的支出要盡量壓低;而銷售、行銷、鋪貨取得的收入,則愈高愈好,因而各種規劃計算也更趨縝密,這種專業對個人來說當然是高度門檻。

出版社的困難

雖然出版具高度專業性,但我們四周到處都有出版的影子。學校的校刊社,就是最簡單的出版社,由於學校的補助,銷售業績便不是太重要,但它確確實實是一個迷你出版社。公協會的會刊編纂小組,會定期為會員出版會內刊物,其中包括邀稿、編纂、找人排版以及印刷裝訂,這理所當然也是一種出版社。而更廣義的出版比較單純,也很適用今日到處充斥電腦與網路時代的世界,那就是「出版是一種散佈的行為」。簡單的說,在網站上發表作品、使用個人新聞台(類似網路專欄)發佈文章、或是發行自己的電子報(定期寄送電子報給特定訂戶),只要在種程度上散佈文字、聲音、動畫等等內容(content),這都可以稱作出版的一種形式。

表面上看起來,出版實體書的出版社似乎把重心放在內容匯集上,並且透過專業程序加以組合,最終產出適合自我風格的出版品。不過出版社的背後,尚隱藏一個巨大的危機,那就是不論這些書有沒有在市面銷售,這些出版社們都會面臨「存貨問題」。

存貨問題也可以解釋成印量問題,因為這兩者息息相關。當一本書付梓時,最難判斷的就是書要印多少本,儘管有很多數據透露印量該是多少(比方說之前的經驗值、訂戶的數量、訂單需求等等),不過還是會有很多風險存在,怎麼估都無法估計精確。除了臨時性可能增加的數量,安全存貨也必須考慮進去,如果把裝訂錯誤的退換數量、搬運時的損毀量也加進去,那可能為了求安心,會理所當然超印很多本。這些暫時性的庫存,無論時間有多麼短暫,總得騰出空間存放,於是出版社還必須多具備一項管理倉儲的能力以控制存貨;如果出版速度稍快,超量預估的書就會不斷累積,那麼很快地,你就要被迫跟這片書海作伴了。

按需列印(print on demand)

所謂「按需列印」(或是簡稱POD)是一種能夠支援少量印刷、裝訂成書的技術與設備合稱。一般印刷廠需要累積達到數千本印量才能印刷,是因為這樣最符合經濟效益,然而「按需列印」採用不同的印製設備,可以在數十本、數百本需求內開始印刷。透過收到訂單再開始製造,幾乎等於沒有庫存發生。

既然過多的庫存是一種浪費,為什麼不是在需要時才開始列印,這樣不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理由很簡單,這跟印刷的直接成本有很大關連。每次印刷時,輸出、打樣、校對、調色與機器運轉的成本已經負擔,所以大量印刷價格會比較便宜,平均單本價格也較低。這就跟開模的道理一樣,第一次開模費用很高,但是使用同樣的模具繼續大量複製,後續的成本相對就比較低廉。反過來說,列印數量不大的「按需列印」就需要負擔較多的「開模」費用(儘管「按需列印」的「開模」費用比較低廉),單本所需的價格就比整批大量列印更貴,在一切都是未知數之下,「按需列印」似乎不是個好辦法,風險也不小。

這種好壞並非絕對,因為若能有效降低「按需列印」的成本,或是採用累積式整批列印(累積到一定數量再列印),「按需列印」的辦法或許更經濟。另外值得考慮的是,儘管第一次大量印刷能取得較便宜的價格,但若首次估量錯誤,大量過剩的印刷品所佔據倉儲的成本,或是無法賣出而滯銷帶來的損失,說不定還不如使用單位價格稍高的「按需列印」。

數位出版與數位印刷

出版社明明有機會把書做得更好,但是由於多了一項庫存的麻煩事,變成要身兼「內容管理師」以及「庫存控制師」,出版也就變得不是如此單純,預估印量工作變成是出版入門的必修專業科目。一個好的出版社(或是任何從事出版的個人、機關)不但要把內容做好、成本控制好、印量管控得宜,還要負責賣得好成績,這些碰上網路之後,一切即將改觀。

就像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假設從電腦端編輯好的「書」(以電子檔案形式存在),直接利用網路傳遞給消費者,而對方只需要透過螢幕觀看,而沒有「紙」介入其中,那世界會變得多不同?

首先,庫存不再是問題。因為沒有「印成紙本書」,也就不會有要印多少的問題,數位出版品能夠「按需製造(production on demand)」,要比「按需列印」高明許多。接下來,印刷的成本不見了。原本印刷成書的過程中,有大部分的費用消耗在紙張、印刷、庫存、物流上面,可是有了數位出版後這些都被轉移或消失了,虛擬空間不需要太多的實體空間堆放書本,書本放再久也不會發黃、蟲蝕,這些都成了數位出版最大的誘因。

數位出版也帶來新的問題,比方說這種「數位書」要怎麼編輯?純粹文件檔是不容易閱讀的,一定要經過適當的編排與整理(或是說需要額外的加工)。想像一個諾大的檔案被寄到你的電子郵件信箱,打開後是五萬字的文字檔案,誰會有興趣閱讀?於是會有新的編輯方式誕生,一如數年前「網頁」這項技術剛崛起時,網站設計、網站美術編輯這些新職位才應運而生,不過目前真正「數位編輯」這種工作還沒成形。新的成本結構衍生出新的問題,印刷費沒有了,但是多了數位檔案轉換成電子書的費用;庫存空間沒了,但是多出需要存放數位檔案的「硬碟空間」;物流派送不需要貨車幫助,不過取而代之的是需要網路傳輸頻寬;更重要的是,實體書不易複製,就算你用影印機,複製一本彩色書的價格根本是天價!但是運用數位技術,複製相形之下就太容易了,所以著作權保護技術(DRM)就很重要。

數位遲早會來,看你準備好了沒有!

數位出版是非常新興的工作,想認識這塊領域的出版社(或是任何想參與數位出版的人)早期需要靠摸索與不斷學習才能成長,而且不同類型的出版型態間,並沒有通用的標準可以一體適用,參與前會先墜入五里霧之中。不過這種混沌不明狀況,應當被視為是黎明前的黑暗,只等待曙光一現,一切機制都會被自動開啟。

這有點像MP3的歷史。MP3檔案被發明、然後寬頻不斷普及、聲音檔案轉換成MP3非常方便、ezPeer跟Kuro的流行……,這一連串都是混亂的前兆。這些種種都對唱片業發展不利,好像歌唱事業即將被毀滅。但這些都只是唱片業黎明前的黑暗期,市場沒有找到對的方式處理科技,多數公司都無法料理這麼便利的工具以使之融入既有工業架構中,因此耗費了五、六年的時間在摸索。當一夕之間蘋果電腦推出殺手級MP3隨身聽與網路販售MP3服務,馬上就啟動正式販售合法MP3的機制(還是有很多人願意掏腰包花錢的),市場當下就決定了規格,下載與獲利之聲不斷出現,唱片業的曙光終於來到。

數位出版也類似這樣的情況,閱讀硬體尚未到位、頻寬還是不夠大、數位編輯沒有養成,但這些都正局部或逐步變化更迭,並往數位出版的版圖緩慢移動中……這不就是全面變化的前兆嗎?電子書硬體解析度已經直逼報紙、電子書閱讀器硬體的上市、頻寬問題也逐步獲得解決,目前只剩下內容與電子書格式亟待開發。國內數位典藏業者、數位出版業者、軟硬體廠商也摩拳擦掌,在通路與出版端對消費者進行各種測試,希望藉由不斷累積內容換取市場,在那殺手級應用出現,還有很多道路必須舖設呢!

更多資訊,請參考 這裡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計畫人員內部教育訓練 【數位出版與創意行銷課程】

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計畫人員內部教育訓練
【數位出版與創意行銷課程】

課程目的
藉由了解數位出版及接觸行銷企劃等實務課程,提昇工作實務能力。

課程內容
時間:11/9~12/21   地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講次
時間
課程名稱
概述
11/9 (三)
10─12 am
數位內容的趨勢與
數位出版的未來(1)
讓學習者了解數位內容現況、出版在數位時代的重要性,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最後提到可見未來的演變,包括角色上、設計上、閱讀上、運用上的變化。
11/14(一)
15─17 pm
數位內容的趨勢與
數位出版的未來(2)


11/23 (三)
10─12 am
學習做個行銷人(1)
認識行銷,了解行銷,並且從課程練習中學習行銷的設計與規劃。
1. 認識行銷、學當行銷人 

2. 學習行銷技巧、社群管理
3. 行銷規劃與設計
11/28 (一)
15─17 pm
學習做個行銷人(2)
12/7 (三)
10─12 am
學習做個行銷人(3)


12/12 (一)
10─12 am
如何開啟創意之門:讓自己更有創意(1)
讓自己更有創意
1. 自身的修練/提升自己的能量
2. 創意的修練/提升改變周遭的能量
12/21 (三)
10─12 am
如何開啟創意之門:讓自己更有創意(2)



校園巡迴演講: 讓天賦自由~ 許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中原大學場)

這個世界演變之快,早已超過我們的想像,
美國前教育部長Richard Riley認為
「2010年最迫切需要的十種工作,在2004年根本還不存在。」
與其盲目跟隨未來熱門職業趨勢
不如讓我們的天賦自由、找到自己的熱情
為自己與台灣許下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時間: 100年11月02日(星期三)下午3點~5點10分
地點: 中原大學科學館B04講堂(B1) (桃園縣中壢市中北路200號)
參加資格: 不限

開場: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向上發展協會
薛良凱 理事長

講者:

金惠雯
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秘書長
離開都市,放棄親友,有多少人願意為陌生人如此改變?九二一地震改變了金惠雯的一生,為了讓原住民有尊嚴的站起來,她想設法的努力令人動容。從起初的關懷地震災區出發,現在服務觸角、已經擴及全台30個原民部落。她還設定未來不變的給予,讓自己人生大好時光,都奉獻給原住民。她說:「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促進每個原住民族都能夠成立自己的部落大學。」

呂亭詠
國立中正大學外文系四年級
《我不OK!》、《你OK嗎?》譯者在父親的一句邀請下參與國際志工的行列,才大四的呂亭詠,已有三訪史瓦濟蘭的經驗。在史瓦濟蘭擔任志工期間,因緣際會下認識了《我不OK》的作者、也是非洲之心組織創辦人Janine Maxwell。在父親的建議下,呂亭詠成為《我不OK!》、《你OK嗎?》繁體中文版的翻譯,並將所得全數捐出,做為專款補助台灣高中生從事國際志工活動。

余浩瑋
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盟主
99年青舵獎得主
中學時期的余浩瑋,打架、翹家是家常便飯;但在好老師指引下,走進戲劇表演而浪子回頭。為推廣青少年表演藝術,讓更多人走回正途,背債新台幣200多萬元仍堅持走下去。儘管劇團經費拮据,浩瑋仍帶領青少年進行"紙袋人軍團"公益活動,為不同團體募款或募發票。浩瑋的座右銘:「人生在世,最大的價值不是能夠得到多少,而是自己能夠為別人付出奉獻多少。」

張馨之
斗六信安醫院職能治療室主任
99年青舵獎得主
大學時唸的是職能治療系,因參與手語社等社團,開始接觸舞台表演。因而結合精神治療與表演藝術,在多家精神科醫院推動「一人一故事劇場」,要幫助更多人。透過表演訓練,病患不再是病患,他們已轉化成演員,甚至表演出正常人的角色。讓參與者肯定自己辦得到,同時相信自己的夥伴能保障自己的安全,這精神病患重新拾起對生命的掌握與對別人的信賴。未來希望把「冒險治療」體驗的部分帶進醫院,讓病患從體驗冒險患難中,拾得對他人的信任,因而重新獲得自信心,面對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