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文章,原始出處:http://eball.tw/events/share/53064
近年來,台灣已逐漸由製造業轉型進入體驗經濟的「後工業時代」,「文化創意產業」似乎成為新的經濟推動方案。 然而,正因為文化與經濟的關係莫衷一是、眾說紛紜,「超越講堂19」特別邀請在文創領域有著豐富實務經驗的薛良凱老師,與大家談談創意是什麼?
薛良凱老師長期從事公私部門的教育訓練,目前也在台大EMBA授課。這一天,超越講堂來了許多陌生臉孔的朋友,顯然是慕薛老師之名前來。何謂創意?薛良凱表示,創意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勇於「改變」,他說:「人不可能用相同的方式,活出不一樣的結果。」因此,要改變自己,就要勇於接納雅言、轉化自己的心境。
創意就是改變自己,跳脫原有框架
他說,身處工作環境中時常讓讓我們帶著有色眼鏡再看待公司所提供的服務與產品,這就是「迷思」。舉例來說,當年他還在誠品書店服務的時候,正在研究消費者選擇網路消費的習慣,於是,他向同事表示,「提供每人三百至五百的金額,透過網購任意挑選禮物買給自己。」同事與下屬們都很開心,每個人興沖沖的用網購犒賞自己。等到活動結束後,他親自一一的問每個人,你買了什麼?怎麼買?結果,完全無人買自家架構網站上的商品。「當你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就會產生轉化」。原來,他藉機讓同事跳脫框架,讓消費選擇行為完全顯現,正好可以檢討自己的商品與通路、同時反省自己的不足與缺陷。
創意是容許意外的發生
所有工作、產品的生產,在有制度的公司中,往往有一套SOP(standard of process)流程,但是,有創意的商品與企業,應該要更有彈性,並且「容許意外的發生」。薛良凱舉盤尼西林(青黴素)的發明為例,說明偶然與意外有時會對人類社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貢獻。英國醫師佛萊明一次世界大戰時,曾在軍隊中擔任軍醫,當時對傷口發炎一籌莫展。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回到倫敦聖瑪麗醫院進行實驗研究,有一次,他培養會使人體發炎的葡萄球菌時,因為忘記蓋上培養細菌的淺碟,當晚下大雨以致雨水飛濺至實驗桌上,使培養皿中的產生一圈圈藍色的黴菌,原來的細菌竟然消失了!這時,佛萊明發現原來意外培養的黴菌可消滅細菌。由於這個發現,使青黴菌後來被大量生產,運用到二次大戰的照顧傷兵,佛萊明也獲得了諾貝爾。
讓創意被看見:創意需要更完善的教育體制
另外,薛良凱也提醒我們,創意就是要有「自覺」。自覺就是能夠快速的掌握自己的感覺,並進行判斷。透過自覺與不斷摸索,才能夠找到自己的興趣,並發展自己的天賦。其實,創意並不困難,除了自我探索,外在環境與教育制度的配合其實也很重要,一個容許試錯的環境,創意才會發生,體制也才更具有競爭力。
原始出處:http://eball.tw/events/share/53064
原始出處:http://eball.tw/events/share/53064